近日,筆者發現一個現象:只要有農機購置補貼的政策性文稿發布,評論留言就會“罵聲”一片。據了解,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看完、辨清補貼政策的動向,就“開罵”,可謂是“負能量”滿滿,不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引起一片消極的情緒。筆者認為:現如今的農機行業,并不是很景氣,需要的是大家獻計獻策,讓農機行業再度繁榮,而不是滿腹牢騷、怨天怨地。
談農機補貼就“色變”
有一種心理,叫“刻板偏見”,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這種觀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征,而忽視個體差異和趨好的變化。
具體到農機行業,實施了15年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政策制定時,并沒有哪個國家的成熟經驗可以照搬,畢竟引入到中國,肯定要做適合中國國情的改良,所以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有不完善之處是完全可能的,后面的政策就會在前一段實施的經驗上逐步改進。在改進的過程中,一些人剛一遇到不滿意的地方,就留下了初步印象,并且將這一印象擴大到整個政策,進而達到談農機補貼就“色變”。
其實,這些年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一直在改進,在逐步向著適合各個群體的需求而變化。筆者認為,***為明顯的就是青島市,在2017年率先使用手機APP辦理農機購置補貼,購機者在買農機的同時,就可以很方便在手機APP上辦理補貼申請手續,改變了從前要去多個部門填表、蓋章的手續。還有就是江西省,在2018年率先提出“農機購置補貼1萬元的產品需要安裝衛星定位設備”,看上去是一個對補貼機具的監控管理,確保國家補貼資金用在刀刃上的小措施,然而,帶來的是:廠商能夠隨時知道自己的設備處在哪個位置,合理配置售后服務資源;廠商對于每臺設備、每類設備的作業軌跡數據、面積數據有一個掌握,能夠了解自身產品為用戶帶來了多少收入,哪些產品在哪些地區作業效能好不好等;而經銷商下地維修,也不是“盲人摸象”地里亂找,能夠快速找到機具所在位置??瓷先ナ茄a貼政策邁出的一小步,實際上正是這一步在促進企業產品向著“物聯網+”邁出一大步。也正是這一步邁出的大膽嘗試,會促進整個行業更加大膽地向著信息化邁出更大的步伐!而我們農機行業,改革和創新不是步子大了,而是“裹足不前”,很多人怕變,不少企業怕變,是因為自身沒有為變革做好準備。但是,大家一定看到了我們整個社會的各領域“信息化+”、“物聯網+”“人工智能+”,人臉識別、自動導航、智能控制……信息化已經是勢不可擋的時代趨勢,是一種洶涌澎湃的浪潮。沒有人、組織能夠阻擋的了這種時代浪潮!農機人,在國家推進全面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下,應該思路再寬一點、膽子再大一點、腳步再快一點,才能讓我們這個傳統行業跟的上國家的發展節奏!
什么是農機補貼辦理“三合一”方案?
9月18日,全國農機購置補貼專項督導培訓班在銀川舉辦,從培訓后的報道得知,所謂農機購置補貼“三合一”,就是綜合利用二維碼存儲和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OCR(光學識別技術)、物聯網等技術,實現補貼機具二位碼身份管理、農機補貼APP辦理和審核、補貼機具物聯網監控,做到“一機一碼、一碼溯源”。
重點解決三大問題。一是運用手機APP解決農戶隨時隨地申請的問題。使用手機APP申請補貼,在很多省已有使用,技術已臻成熟。試點要求購機農民或組織下載農機購置補貼app,用手機號注冊并登入,上傳身份證明文件和人臉識別圖片,實現真人驗證,即確認補貼對象是否為本地用戶,補貼對象是否為本人申請。
其次是運用二維碼技術解決農戶帶機核驗難的問題。購機者購機后,上傳個人(手持身份證)+整機圖片、個人(手持身份證)+銘牌二維碼圖片,農機管理部門驗機人員就可以在網上經過比對輕松完成驗機了。如果與財稅部門聯網,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代碼、***號碼、合計金額、***日期、***校驗碼等,還可以完成購買行為的驗真。
三是運用物聯網技術對于補貼機具的位置情況、作業情況進行監管,為防止不法人員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倒買倒賣農機具,從而侵占國家政策賦予真正購機者的政策紅利。
農機購置補貼辦理“三合一”方案有啥好處?
農戶辦理更輕松。農機購置補貼“三合一”將極大改變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現狀,實現“手機辦補貼,農戶少跑腿”。隨時隨地用手機APP,就可以辦理補貼手續,整個辦理過程,農戶幾乎不用錄入文字信息,按照辦理流程通過手機采集和提交相應的圖片信息,即可完成申請。農戶不用再到各類政府部門開各種證明,一趟趟跑辦理手續。這一流程的推出,就是為了響應國家對于“讓手機成為新時代農具;讓信息多跑路、讓農民少跑腿;一次性、一站式辦理完成一件事”的新舉措!
企業迎來高效率。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三合一”的推出,會從多個方面形成利好。其一,補貼辦理“三合一”的推出,會促進用戶申請、政府審核的速度,從而加快政府補貼資金的結算速度,對于用戶原本可能占用企業補貼部分的資金起到加快回籠的作用;其二,“三合一”對于企業生產的產品提出了身份溯源管理的要求,通過一個二維碼,能夠實現每臺機器的“生產零部件溯源管理”、“生產班組質量管理”、“供應商溯源管理”、“售后服務溯源管理”,***重要的是,企業能夠通過二維碼存儲的數據鏈接,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溯源管理”;其三,“三合一”的辦理對于企業產品出廠要求加裝的物聯網設備更為企業帶來了“大數據紅利”,企業可以通過機具的位置數據、作業數據(軌跡、時長、面積)、工況數據(油耗、發動機ECU數據、故障預警)等,形成對于不同產品類別、不同地區環境、不同用戶群體的大數據分析,形成產品地區適應性、產品性能改進等等數據依據,同時對于服務資源部署、市場營銷推進,都能起到原有產品無法想象的積極作用。
政府管理更精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已經實施了15年,補貼管理中的核心工作是“對補貼對象合規性的審核;對補貼機具真實性的審核;對補貼機具銷售行為真實性的審核以及對于補貼機具真實用途的監督”,此次推出的農機購置補貼“三合一”辦理,就是對于補貼政策落實的一次管理優化。通過技術手段對于補貼申請主體、產品生產企業、產品銷售企業以及政府管理部門相應責任區進行信息采集、技術甄別、證據留存,從而實現補貼政策實施的精準管理、有效監督。首先,通過人臉識別和OCR技術對補貼對象的身份識別,確保補貼辦理對象的知情和真實性;其次,通過二維碼存儲識別技術對補貼機具二維碼身份溯源,實現補貼機具的***身份識別,對廠商生產的機具身份合法性進行建檔確認;第三,通過OCR技術讀取***信息與國家稅務部門大數據比對,對銷售商開具的***進行真偽識別,確認銷售行為的責任;第四,通過物聯網監控形成大數據,掌握補貼機具的位置及運行軌跡,并通過大數據運算,實現對于補貼機具的監管。農機購置補貼“三合一”方案的實施,無疑讓農機管理部門實現了對于補貼對象、補貼機具(相應生產廠商)、補貼銷售(產品銷售商)過程的精準管理。隨著“三合一”方案實施,農機管理部門將獲得更多的補貼機具大數據,為隨后的補貼政策調整提供更好的數據依據,從而實現更加精準的政策實施。
如何迎接補貼“三合一”實施方案?
通過對農機購置補貼“三合一”辦理方案的深入了解,能夠知道,“三合一”方案的***核心是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補貼辦理的效率,通過技術手段加強對補貼辦理流程的監管,讓便利于百姓、讓效率于企業。但同時也對用戶、企業提出了提升自己能力的要求。
對于農民用戶來說,我們也將面對信息化時代下的各種新事務、新工具,當“手機成為新農具”的時代帶來時,當信息化提升了我們的便利性同時,我們也需要積極參與到新事務、新工具的學習中來,也不能默守陳規、裹足不前。未來的農業,一定是科技農業、信息農業、效能農業。所以新時代的農民,跟上時代的發展,是必然要求!
對于企業來說,我們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力量,同時我們也可能被時代“拍在沙灘上”。補貼“三合一”方案的實施,正是提醒企業,我們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產品信息化融入、管理信息化升級、服務信息化應用已經迫在眉睫。接下來,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些時代產物我們無法回避,未來沒有這些應用的企業都相當于“裸跑”,“裸跑”還能跑多遠?
***后,我想用一組數據來向大家介紹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從2004年到2018年的15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補貼資金2000多億元;帶動農機消費7000多億元;累計補貼農戶購買農業裝備4200多萬臺套;補貼惠及農戶3300多萬人次;而同期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的農業機械化率由34%提高到67%;農機工業產值由2004年的830億元到2017 年的4500億元;目前我國由農業機械化帶動的就業人口約5500萬人;每年農業機械化作業給作業服務組織帶來的收入超過2000億元。
當我們的企業從破落凋零到現在的現代化廠房;當我們的經銷商從門可羅雀到現在開上豪車;當我們的農戶從地里面朝黃土背朝天到現在可以讓鐵牛耕地時,我們不要忘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除了有被我們“詬病”的瑕疵,還有著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功不可沒的貢獻!還是讓我們一起攜手改變我們的國家,改變我們的農業!我們不能一邊喝奶一邊罵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