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金兌現加速度,激發補貼掀熱潮。農機購置補貼結算程序多、資金兌現慢是群眾詬病購機補貼的“老大難”問題。今年以來我市以結算兌付為突破口,在結算上下功夫,各縣(市)基本做到了月結算一次。截至12月28日,全市共辦理各類農機補貼2273.717萬元,其中已結算2200.194萬元,結算率96.7%。在全省12月份結算率排名、20個100%的縣(市)區中,株洲市有6個單位。
二、示范引領謀發展,報廢更新出新招。根據省局相關文件要求,我市積極落實報廢更新補貼政策,2018年新認定兩家報廢回收企業。從2015年開始,至今我市已認定9家農機報廢回收企業,實現了縣(市)及城區報廢回收企業全覆蓋,在全省處于***位置。今年市局評選出3家報廢回收示范點并給予適當的資金扶持。2018年全市報廢機具280臺,報廢更新補貼資金193.3萬元。
三、操作流程強規范,補貼服務有成效。除了完成購置補貼受理、核查、資金撥付、系統人員培訓等日常工作外,積極適應“放管服”改革要求,優化補貼操作流程,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鑒于農機購置補貼實行“自主購機、帶機申請、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戶”的操作程序,為了減少群眾跑路,各縣(市)區農機局在鄉鎮、縣均設立有補貼受理點,真正實現了農機購置補貼辦理讓群眾“***多跑一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