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幾個農機行業的自媒體像打了雞血一樣,紛紛轉發了一則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通知,有的引申為2023年國家將取消農機購置補貼以博關注。事情緣由如下:
11月18日,財政部網站發布財政部、農業村部《關于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的補充通知》(財農〔2019〕98號)。通知包括實施期間和資金分配辦法兩部分。
一是關于實施期限,通知指出,在編制年度預算前或預算執行中,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根據政策實施情況和工作需要,對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開展相關評估工作,根據評估結果完善資金管理政策;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實施期限至2023年,到期前由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評估確定是否繼續實施。
二是關于資金分配辦法,通知指出,對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約束性任務包括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農業信貸擔保業務補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獎補、農業產業強鎮獎補、輪作休耕補助、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補助等。其他為指導性任務。其中,關于農機購置補貼的分配方式是:根據基礎資源(15%)、工作任務(60%)、貧困地區(5%)、績效評價(20%)等因素測算。計算方法:補助經費=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基礎資源因素×15%+工作任務因素×60%+貧困因素×5%+績效系數×20%)?;A資源因素包括耕地面積、農作物播種面積、主要農產品產量等,工作任務因素包括上年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使用量、補貼資金需求等。對測算后資金安排超過實際需求的省份,對超額部分進行扣減,按比例用于彌補有缺口省份資金需求。
從以上通知看,基本上確實可以得出購機補貼政策在2013年將告一段落的預期。而行業媒體和人士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高度關注也自在情理之中,畢竟,農機補貼政策是影響農機行業發展的頭號政策,不管你是農機零部件供應商,還是主機制造商、農機經銷商,農機用戶就更不用說了。只要你是農機產業鏈上的一環,就不會擺脫補貼這一政策無處不在的影響力。在用戶眼里,如果你的產品沒有補貼資格,***條聯想估計就是這家農機企業實力不行或產品不行。
不過老朱認為,農機購置補貼在2023年取消基本上是個偽命題。為什么呢?
一是國家重視農業,我國財政收入錢多,農業是一個大的花錢的出口。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8年財政收入達到25.88萬億元。我們可以判斷,農業的基礎地位永遠不會動搖,我國在三農方面的投入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對農業生產發揮支撐作用、對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的農業機械化也是其中一塊。2018年,國家財政支出位列前十的領域分別是:1.教育支出32222億元,增長6.7%;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7084億元,增長9.7%;3.城鄉社區支出22700億元,增長10.2%;4.農林水支出20786億元,增長9.9%;5.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5700億元,增長8.5%;6交通運輸支出11073億元,增長3.7%;7.科學技術支出8322億元,增長14.5%;8.債務付息支出7345億元,同比增長17.1%;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522億元,增長3.7%;10.節能環保支出6353億元,增長13%。無論支出規模還是增長率,農林水均位列第四,而超過2萬億元的也只有4個領域,足見國家對農業領域投資的重視。
二是我國對農業的補貼政策受世貿規則的影響。如果國家把錢大幅用于農產品終端補貼,會受到黃箱政策的限制,而把錢用于不會影響農產品國際貿易扭曲的生業生產環節,相對可避免規定的制約?,F實情況是,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對農業的投入越來越多,單純對農產品的補貼和對肥料、種子等傳統農資的補貼已經日漸觸及世貿規則的天花板,而農機補貼尚有較大的操作空間與余地。
三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盡管在實施中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因此高層還是挺認可的。我們在現實中有不少人會說不如取消購機補貼政策,畢竟是一時之偏激的話,真要取消,也要有個較長的緩沖期。話說,有誰(無論是***導還是專家)能制訂一個在現實操作中***完美、只有正面效應而不會產生負面效應的政策?我不敢像王思聰先生那樣跟人打賭說共享充電寶若能成功他吃翔,但我一定叫他三聲師父。如果一項事物真要能百害而無一利,也就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了。不是攻擊別人的不是,過去家電下鄉、汽車領域的新能源補貼出現的問題,出現的問題比農機領域還多,以致于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早在2016年9月8日就有媒體報道,有關部門按照地區、企業名稱、有牌無車、有車缺電、標識不符、關聯方及經銷商閑置、終端用戶閑置、車輛數量合計、金額合計等類別對93家汽車企業進行了詳細地數量和金額統計,其中72家車企涉嫌不同數量和金額的騙補行為,涉及騙補金額高達92.7億元。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別的行業實施他們的補貼政策時做得不好并不代表我們農機行業就有了自以為是、趾高氣揚的理由。我們農機化系統需要進一步加快購機補貼政策的革新與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全行業的期待。
四是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拉動與擴大內需之需要。經濟發展是投資、消費與出口這“三駕馬車”的合力拉動。前面說過,目前我國財力很強,但是卻面臨發展速度降低的挑戰。我們看到,農機產業涉及***、二、三產業,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拉動企業投資、刺激農民用戶消費和推動農機出口方面都可以發揮“杠桿”作用,盡管近年來在一些農機化細分領域邊際效應降低,但是如果沒有購機補貼這個指揮棒,農機工業與農機化事業還會受到更大的影響。干事情首先需要錢,至于如何去花好錢則是另一個問題。
當然,此處扯遠點,今后的實施方式上,可能會進行一定的調整,譬如購機補貼資金部分用于農機作業補貼,其實,只要是農機手得到利益,對于農機購買的拉動、對農機市場的繁榮與農機產業鏈的促進是一回事。再比如,在補貼政政策實施過程中更加強調市場配置資源,譬如在當前農機補貼資金下放到縣級行政部門發放的形勢下,可以進一步減少計劃之手的影響,將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預存到銀行,由幾家國有銀行或大的商業銀行(需要網點遍布全國)去招標,財政部提前把打到銀行,而購機農民拿著農機部門審核的相關購機憑證去銀行去領取他相應的購機補貼款。這么做,無論是對于企業還是用戶都是好事,銀行一年到頭都有人上班,而職能部門的崗位人員可能有事外出影響工作,有的農民離縣城又路途遙遠、可以減少農民的麻煩與不必要開支。(當然,也有利于減少農機、財政部門基層人員的工作量)。特別是目前農機經銷商回款慢、資金占用壓力大的形勢下,這么做有利于他們提前獲得補貼資金、更有能力為購機農民提供購買后的服務,也就減少了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有利于提升購機農民的收入。這么做還有一個有利因素是,目前在農機化甚至三農領域,金融與財政部門的協同效應較差,金融部門有積極性介入農業生產領域,可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苦于缺少對接的通路。而購機補貼款如果由銀行來兌付,可以更好地讓銀行通過發揮大數據的威力、發揮金融工具的作用來增加金融資本對農業生產的扶持。
資金是發展的核心要素。從當前的形勢看,錢的問題,目前是影響農機行業發展的關鍵之關鍵的問題,是關系行業發展的牛鼻子。如果能進一步提高農機補貼資金的周轉次數和資金使用效率、發揮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那么我國的農機工業、農機流通和農機化事業,會再次迸發出強大的發展力量。資金一活,整個行業就活了。經銷商有了錢,主機廠就能盡快回收資金,主機廠有了錢,就能把錢盡快給零部件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就有能力進一步提升研發能力和產品質量,為主機廠供好貨、***終主機廠為農民提供更好的產品,整個產業鏈形成良性循環。而此過程中,農民也會得到更多實惠(企業有錢了,在充分競爭的環境下,無論制造商和經銷商都會選擇低價亦即讓利于購買者的競爭);有了錢的經銷商能也有更有積極性與能力為農機購買者提供后續維修、備件供應等服務。如此,農機行業一定會再次迎來一個“黃金十年”。
鏈接:關于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的補充通知
財農〔2019〕9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農業農村(農牧)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農業農村局,中央直屬墾區:
根據有關制度規定以及落實審計整改要求,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三項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現就《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印發<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7〕41號)、《財政部農業部關于修訂<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7〕42號)、《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印發<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7〕43號)有關事項補充通知如下:
一、關于實施期限
在編制年度預算前或預算執行中,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根據政策實施情況和工作需要,對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開展相關評估工作,根據評估結果完善資金管理政策。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實施期限至2023年,到期前由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評估確定是否繼續實施。二、關于資金分配辦法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區分任務性質,按照支出方向主要采取因素法進行分配。實行項目管理或承擔相關試點的任務、據實結算的任務以及任務量較少的計劃單列市可根據需要采取定額分配方式。(一)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約束性任務包括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農業信貸擔保業務補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獎補、農業產業強鎮獎補、輪作休耕補助、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補助等。其他為指導性任務。——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根據上年度資金規模(60%)、基礎資源(20%)、績效評價(20%)等因素測算。計算方法:補助經費=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規模×(上年度資金規模占比×60%+基礎因素×20%+績效評價結果×20%)。其中基礎資源因素包括耕地面積、糧食產量等,績效評價結果根據資金結轉結余情況測算確定。——農機購置補貼。根據基礎資源(15%)、工作任務(60%)、貧困地區(5%)、績效評價(20%)等因素測算。其中基礎資源因素包括耕地面積、農作物播種面積、主要農產品產量等,工作任務因素包括上年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使用量、補貼資金需求等。對測算后資金安排超過實際需求的省份,對超額部分進行扣減,按比例用于彌補有缺口省份資金需求。計算方法:補助經費=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基礎資源因素×15%+工作任務因素×60%+貧困因素×5%+績效系數×20%)。——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按每個項目任務實施定額補助。計算方法:補助經費=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項目數量×定額補助金額。——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按每個試點縣實施定額補助。計算方法:補助經費=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數量×定額補助金額。——農業信貸擔保業務補獎。按照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貸款規模規定的比率進行補獎。計算方法:補助經費=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貸款規模×補獎比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獎補。按每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定額補助。計算方法:補助經費=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認定)數量×相應定額補助資金。——農業產業強鎮獎補。按每個農業產業強鎮實施定額補助。計算方法:補助經費=農業產業強鎮創建(認定)數量×相應定額補助資金。——輪作休耕補助。根據輪作休耕面積、補助標準測算,補助標準按照有關規定執行。計算方法:補助經費=輪作面積×補助標準+休耕面積×補助標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補助。按照不同檔次豬當量整縣推進數量和相應定額補助金額測算。計算方法:補助經費=∑相應檔次豬當量縣數×定額補助金額。——指導性任務。根據基礎資源(35%)、工作任務(40%)、貧困地區(5%)、績效評價(20%)等因素測算。其中基礎資源因素主要包括糧食產量、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點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面積、農林牧漁業產值等;工作任務因素主要包括重點作物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縣數量、旱作節水農業推廣面積、農機深松作業任務面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縣數量、家庭農場登記數量、縣級及以上示范合作社數量、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現代農民培訓數量、高產優質苜?;孛娣e、畜牧良種補貼數量、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等。計算方法:補助經費=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指導性資金規模×(基礎資源因素×35%+工作任務因素×40%+貧困因素×5%+績效系數×20%)。(二)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約束性任務包括黑土地保護補助、秸稈綜合利用補助、草原禁牧補助與草畜平衡獎勵、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助。其他為指導性任務。——黑土地保護補助。對每個黑土地保護項目縣實施定額補助。計算方法:補助經費=黑土地保護項目縣數量×定額補助金額。——秸稈綜合利用補助。根據基礎資源因素(70%)、政策傾斜因素(10%)、績效評價因素(20%)測算,基礎資源因素包括可收集秸稈總量等,政策傾斜因素包括重點難點地區等。計算方法:補助經費=秸稈綜合利用資金規模×(基礎資源因素×70%+政策傾斜因素×10%+績效系數×20%)。——草原禁牧補助與草畜平衡獎勵。根據禁牧面積、草畜平衡面積和補助標準測算,補助標準依據有關規定執行。計算方法:補助經費=禁牧面積×補助標準+草畜平衡面積×補助標準。——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助。分為一次性補助和過渡期補助,其中一次性補助根據退捕漁船數量、補助標準測算,補助標準依據有關規定執行;過渡期補助根據績效評價情況測算。補助經費=退捕漁船數量×補助標準+績效系數×過渡期補助資金規模。——指導性任務。根據基礎資源(35%)、工作任務(40%)、貧困地區(5%)、績效評價(20%)等因素測算。其中基礎資源因素包括耕地面積、適宜放流水域面積、水生生物保護區面積、水生生物保護區數量等,工作任務因素包括化肥減量增效實施項目縣數量、退化耕地治理實施面積、取土化驗與田間試驗數量、放流水生動物物種數量等。計算方法:補助經費=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規模×(基礎資源因素×35%+工作任務因素×40%+貧困因素占比×5%+績效系數×20%)。(三)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按支出方向采取因素法測算分配。約束性任務包括強制撲殺補助,其他為指導性任務。——強制撲殺補助。根據強制撲殺畜禽數量、單個畜禽撲殺補助標準、地區補助系數測算,其中撲殺補助標準和地區補助系數按照有關規定執行。計算方法:補助經費=∑強制撲殺某類畜禽數量×單個畜禽撲殺補助標準×地區補助系數。——強制免疫補助。根據畜禽飼養量、單個畜禽免疫補助標準、地區補助系數測算,其中強制免疫補助標準和地區補助系數按照有關規定執行。計算方法:補助經費=∑某類畜禽飼養量×單個畜禽免疫補助標準×地區補助系數。——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根據基礎資源(5%)、工作任務(75%)、績效評價(20%)等因素測算,其中基礎資源因素包括生豬飼養量等,工作任務因素包括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統計數量、專業無害化處理場集中處理數量等。計算方法:補助經費=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資金規模×(基礎資源因素×5%+工作任務因素×75%+績效系數×20%)。以上所稱績效系數=(某省績效評價分×任務數或任務資金量)/∑(各省績效評價分×各省任務數或任務資金量)。特此通知。
財政部農業農村部
2019年10月25日